《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核心要点深度解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是全面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文献,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提供了重要指导。本栏目将围绕纲要中的核心内容,解答考研政治毛中特部分常见问题,帮助考生准确把握理论精髓。内容涵盖历史背景、核心要义、实践要求等多个维度,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确保考生能够理解透彻、运用自如。通过这些问答形式,考生可以更好地梳理知识脉络,提升应试能力。
问题一: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具有深刻的历史地位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历史背景来看,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前沿,深刻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准确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从历史地位来看,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具体来说,这一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根本遵循;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改革发展提供了价值导向。因此,这一思想不仅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问题二:如何把握“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核心要义?
“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构成了这一思想的理论框架和行动指南。“八个明确”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是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最新概括。比如,明确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这些都是根本性的原则性问题。“十四个坚持”是行动纲领层面的表述,是对“八个明确”的展开和具体化,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比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等,这些都是具体的实践要求。理解“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要注重内在逻辑,认识到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只有全面把握、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比如,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时,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样才能确保改革取得实效、得到人民拥护。
问题三:如何理解新发展理念在经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求我们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比如,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壮大新动能。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求我们坚持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在区域发展方面,要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在城乡发展方面,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再次,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要求我们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比如,在产业升级方面,要发展绿色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在生态环境方面,要加强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求我们坚持开放发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比如,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要深化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在自贸试验区建设方面,要扩大制度型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求我们坚持共享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比如,在收入分配方面,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差距;在公共服务方面,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基本民生。新发展理念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只有全面贯彻、协调推进,才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