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政治核心考点难点权威解析
2019年考研政治考试中,部分考生反映对某些核心考点和难点理解不深,答题时容易跑偏或遗漏关键点。为帮助考生准确把握命题方向,官方答案团队整理了以下3-5个典型问题,并给出详尽解答。内容涵盖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等模块,解答结合最新政策文件和学术前沿,语言通俗易懂,适合考生快速复习和查漏补缺。
问题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历年考试的重点。简单来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具体而言,实践为认识提供素材和动力,比如科学家通过实验获得数据;同时,认识也会指导实践,例如农民根据气象知识安排耕种。二者相互依赖、循环上升,推动人类认识不断深化。19年考题中可能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出题,考生需注意: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是实践与认识辩证发展的结果。答题时可以结合“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阐述认识如何指导实践、实践又如何丰富认识的例子,例如脱贫攻坚战中的精准扶贫政策,就是基于对贫困根源的深刻认识而制定的。
问题二:毛中特中的“四个自信”如何与“两个维护”联系?
“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思想基础。考生需理解: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和集中统一领导;反过来,党的坚强领导又能为“四个自信”提供政治保障。19年考题可能以“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切入点,考生需结合“全过程人民民主”“共同富裕”等新表述,说明制度自信如何体现人民利益。例如,通过基层民主选举保障群众权益,正是制度自信的生动实践。答题时还可对比西方多党制,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问题三:史纲部分如何把握“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城市中心到农村包围城的战略转变。这一转折的关键在于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重新认识。起初,中共照搬苏联经验,在城市发动武装起义,但屡遭挫败;毛泽东在井冈山实践中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解答时需注意:①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主观上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客观上国民党反动派力量强大);②毛泽东的探索过程(如秋收起义后转向农村、制定《井冈山斗争》等);③历史意义(为中国革命找到正确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19年考题可能结合“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青年学生应继承“敢为人先”的精神,这与历史转折中革命先辈的探索精神一脉相承。
问题四:思修法基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个人生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仅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也是个人修身立德的标准。考生需结合具体案例说明:①“诚信”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如守信还款、拒绝学术造假);②“友善”如何促进社区和谐(如参与志愿服务、调解邻里纠纷);③“敬业”如何体现职业精神(如教师坚守三尺讲台、医生救死扶伤)。19年考题可能要求考生分析“躺平”“佛系”等现象背后的价值观问题,解答时可指出这些现象反映了部分青年对“奋斗”价值的淡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匡正此类倾向的药方。答题时还可引用《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强调“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价值实现离不开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