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分析题热点问题深度解析
2017年的考研政治分析题不仅考察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对时事热点的理解和运用。在这一年的考题中,许多题目都与当前社会热点紧密结合,要求考生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本文将针对几个典型的分析题进行深度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答题思路和技巧。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考生可以更清晰地把握考试方向,提升答题能力。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如何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刻内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一布局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总目标,它明确了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这一目标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旨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源泉,通过深化改革,可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强调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通过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在答题时,考生需要结合具体事例和理论分析,深入阐述每个方面的内涵和意义,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例如,可以结合当前的经济改革、法治建设、反腐败斗争等实际案例,说明“四个全面”如何在实践中得到贯彻落实。
问题二:如何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和要求?
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提出的指导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重要理念。这一理念深刻反映了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特征和新要求,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可以提升国家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的目标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通过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等,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升国际竞争力。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强调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等,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在答题时,考生可以结合当前的经济政策、环境治理、对外开放等实际案例,说明新发展理念如何在实践中得到贯彻落实。例如,可以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如何体现开放发展,或者探讨绿色发展如何在城市建设中得到推广。
问题三:如何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的重大国际合作倡议。这一倡议旨在通过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推动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战略,通过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中国从“引进来”为主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转变。这一倡议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新的空间。“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促进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合作等,提升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改善民生福祉。例如,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不仅推动了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发展,也为中巴两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再次,“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通过民心相通,增进沿线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构建和谐世界奠定基础。
在答题时,考生可以结合具体的合作项目和文化交流活动,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意义。例如,可以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如何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或者探讨文化交流如何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