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年考研政治备考热点难点权威解读
随着2027年考研政治考试大纲的逐步完善,考生们普遍关注一些核心考点和易错问题。本栏目根据最新教材内容,整理了5个高频疑问,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模块。解答力求通俗易懂,结合时事热点,帮助考生突破学习瓶颈。内容均来自官方教材,确保权威性,同时采用分点论述形式,便于考生快速掌握关键信息。
问题一: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从内容维度看,它涵盖“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核心内容,明确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比如“八个明确”从根本性质、发展道路、奋斗目标等方面确立了基本方略,而“十四个坚持”则围绕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等16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行动纲领。从理论渊源看,该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创新,如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国际关系理论,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指导。从实践指导看,它不仅指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通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考生需重点把握其逻辑关联性,比如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贯穿始终的根本保证,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关键路径。建议结合教材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部分,通过图表形式梳理不同章节的内在联系。
问题二: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
党的自我革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可以从多个维度理解。从理论层面看,它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总结,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造性发展。比如教材中提到,“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这揭示了自我革命在党的建设中的独特地位。具体而言,其内涵包括四个相互关联的方面:一是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刀刃向内发现问题、解决矛盾;二是强调全面性,覆盖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纪律等各个方面;三是突出经常性,将自我革命融入日常工作和长期建设中;四是体现群众性,依靠人民监督和评价党的自我净化能力。在外延上,自我革命不仅指向党内问题,还延伸到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领域。比如教材中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既管好自己,又密切联系群众,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自我革命还体现在制度建设和文化传承上,如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等。考生在复习时,可以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具体案例,理解自我革命如何转化为实践行动。特别要注意区分自我革命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区别,它们共同构成了党的建设的完整体系,但各有侧重。
问题三:如何把握“新发展阶段”与“新发展理念”的辩证关系?
“新发展阶段”与“新发展理念”是教材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概念,二者辩证统一,相互支撑。首先从时间维度看,“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即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这一阶段具有三个显著特征:发展基础更坚实、社会主要矛盾更复杂、战略任务更艰巨。而“新发展理念”则是对这一阶段的科学指导,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比如教材中提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直接回应了新发展阶段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求。其次从方法论维度看,二者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比如“协调发展”要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这正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具体路径;而“绿色发展”则通过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与环境和谐共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关键词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其中创新是驱动力,协调是保障,绿色是方向,开放是条件,共享是目的。考生可以尝试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二者关系,比如以“新发展阶段”为圆心,五个新发展理念为放射状分支,再标注每个理念在新阶段的具体体现。还要结合“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战略部署,理解新发展理念如何指导高质量发展,比如教材中关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论述,就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