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马原核心考点深度解析:30个必背问题精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考研政治的重中之重,其理论体系博大精深,涵盖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多个方面。为了帮助考生高效掌握核心考点,本栏目精心整理了30个马原必背问题,并提供了详尽的解析。这些问题不仅覆盖了历年真题的常见考点,还结合了最新的理论动态,力求帮助考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冲刺阶段的学生,都能通过这些解析加深对马原的理解,提升答题能力。下面,我们将挑选其中几个典型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让复杂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
问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三大基本特征。从科学性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建立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之上,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三大发现,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它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这一观点彻底否定了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和神创论。革命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上,它公开宣示自己的阶级立场,是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服务的理论武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他们的理论是“最坚决地反对现存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主张通过革命手段推翻资本主义,建立共产主义。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标志。它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出巨大的力量。例如,中国共产党正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些基本特征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使其成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问题2:为什么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理解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所谓社会存在,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核心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意识则是指社会精神生活过程,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和源泉。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例如,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只能共同劳动、平均分配,这就形成了原始共产主义的社会意识;而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剥削阶级就会产生维护其统治的意识形态。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关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导致社会意识发生变革。例如,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不仅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自由、平等、博爱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逐渐取代了封建主义的神权思想。再次,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但社会意识并非完全被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既可以滞后于社会存在,也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对社会存在产生反作用。积极的、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进步,而消极的、落后的社会意识则会阻碍社会发展。但是,这种反作用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它揭示了社会意识的本质和规律,为我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问题3:如何评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也是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钥匙。它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劳动价值论的产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首先是在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虽然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但存在“劳动模糊性”等问题,没有科学地区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马克思则在此基础上,科学地解决了价值理论的两大难题:一是区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形式的有用劳动,它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则是撇开具体劳动的各种形式,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二是科学地解决了价值量决定问题,即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商品生产的本质,即商品生产者之间是在平等的商品交换中,通过价值形式进行的社会劳动交换。劳动价值论还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个差额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仅具有科学性,还具有革命性。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危机、贫富分化等问题。因此,劳动价值论不仅是认识资本主义的理论武器,也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理论依据。当然,劳动价值论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以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