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考研数二15题

更新时间:2025-09-21 13:32:02
最佳答案

19考研数学二第15题常见考点深度解析与解题技巧

在2019年考研数学二的试卷中,第15题作为一道典型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题目,考察了考生对条件概率和全概率公式的综合应用能力。这道题不仅难度适中,还涵盖了多个易错点,许多考生在答题时因概念混淆或计算疏忽而失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类题型,本文将结合历年真题,从考情分析、解题思路、常见误区等多个维度展开详细解析,并提供针对性练习建议。

第15题核心考点梳理

这道题主要围绕条件概率和全概率公式展开,涉及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计算和概率求值。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识别条件概率与无条件概率的界限,以及合理划分样本空间。许多考生容易混淆“已知事件发生求另一事件概率”与“已知事件不发生求另一事件概率”的区别,导致公式选用错误。例如,题目中若给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求B的概率”,应直接使用条件概率公式;若题目表述为“已知B发生,求A发生的概率”,则需借助全概率公式进行逆向推导。

解题步骤详解

  1. 明确事件关系:首先需将题目文字表述转化为事件符号,如“事件A发生”记为A,“事件B的条件概率”记为P(BA)。特别要注意题目中隐含的约束条件,如“若X≤1”时对后续概率的影响。
  2. 构建概率树图:对于涉及多个条件的概率问题,绘制概率树是避免遗漏样本空间的最佳方法。树图需清晰标注每个节点的概率值,并确保分支概率之和为1。例如,若题目给出P(X≤1)=0.3,则X>1的概率为0.7,无需重新计算。
  3. 分步计算:根据全概率公式,将复杂事件分解为互斥简单事件的和。计算时注意:条件概率P(BA)必须用原始分布列计算,如P(BX≤1)需先找到X≤1时B的概率分布。切忌直接用“假设条件”替代真实概率值。

易错点警示与应对策略

在历年阅卷中,第15题的失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 条件概率与全概率混淆:部分考生在看到“已知条件”时盲目套用条件概率公式,而实际题目需要通过全概率分解才能求解。例如,若题目表述为“根据X的取值求Y的条件分布”,考生应先计算X各取值下的边缘分布,再求条件概率。
  • 样本空间划分错误:对于分段函数或条件约束,考生常忽略“条件对分布的影响”。如题目给出“X≤1时Y服从均匀分布”,必须重新定义Y的取值范围(不再是[0,1]),否则会导致概率计算偏差。
  • 计算过程中的“偷懒”简化:如将P(AB)≠P(BA)的公式记反,或误用“独立事件概率乘法公式”处理非独立条件。建议使用概率基本公式:P(BA)=P(AB)/P(A),避免死记硬背导致概念混淆。

典型例题巩固练习

【例题】假设某系统由三个部件X、Y、Z串联组成,各部件正常工作的概率分别为0.8、0.9、0.7,已知系统正常工作需至少两个部件正常。求系统正常工作的概率。(条件:若X故障,则Y、Z必须同时工作)

【解析】本题需用全概率公式,以X是否正常为划分依据:

  1. 当X正常时,系统正常需Y、Z至少一个工作:P=0.8×(0.9+0.7-0.9×0.7)=0.864
  2. 当X故障时,系统正常需Y、Z同时工作:P=0.2×0.9×0.7=0.126
  3. 总概率P=0.864+0.126=0.99

关键点:本题不能直接用部件概率相乘,因串联系统存在约束关系,必须通过条件概率重新计算。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A学网-考研资料综合分享网站 |网站地图|最新文章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2023005595号-20 站务邮箱:newmikke@163.com

页面耗时0.0175秒, 内存占用361 KB, 访问数据库2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