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数学二真题答案深度解析及考生疑问解答
2018年考研数学二考试已经落下帷幕,许多考生对真题答案和解析存在疑问。本文将结合官方答案,深入剖析重点题目,并针对考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考点和答题技巧。无论是选择题的迷惑选项,还是解答题的步骤要点,都能在这里找到权威解析。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2018年数学二第10题的积分方法为何不使用分部积分?
2018年数学二第10题是一道涉及三角函数的定积分计算题,题目要求计算∫0π/2 sin4(x) dx。许多考生习惯使用分部积分法,但官方解析采用了三角恒等变换和对称性技巧。具体来说,首先利用sin4(x) = (1 cos(2x))2 / 4,将积分转化为∫0π/2 (1/4 1/2cos(2x) + 1/4cos2(2x)) dx。接着,利用cos2(2x) = 1/2(1 + cos(4x)),进一步化简为[π/8 1/4∫0π/2 cos(2x) dx + 1/8∫0π/2 (1 + cos(4x)) dx]。由于cos(2x)和cos(4x)在[0, π/2]上的积分为零,最终结果为π/8 + π/16 = 3π/16。这种解法比分部积分更简洁,考生需要掌握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技巧,避免陷入繁琐计算。
问题2:解答题第15题的证明过程如何避免逻辑跳跃?
第15题是一道关于函数单调性的证明题,要求证明某函数在特定区间上单调递增。部分考生在证明过程中直接给出结论,缺乏中间步骤的推导。正确做法应首先利用导数定义,设任意x?, x?∈(a,b),且x? < x?,然后通过f'(x) > 0进行推导。具体来说,应从f'(x)的表达式入手,说明其恒大于零,并结合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存在ξ∈(x?,x?)使得f(x?) f(x?) = f'ξ(x?-x?)。由于f'ξ > 0,故f(x?) > f(x?),从而证明单调性。考生需注意逻辑的严密性,避免跳跃性结论,每一步推导都要有理论依据。
问题3:大题第20题的极值计算为何需要分类讨论?
第20题是一道综合应用题,涉及函数的极值、最值和图形绘制。不少考生在计算极值时忽略分类讨论,导致漏解。例如,在求解f(x)的驻点时,需要分别考虑x=0和x=2两种情况。当x=0时,通过二阶导数检验判断为极大值点;当x=2时,虽然f'(2)=0,但二阶导数为负,实际为极小值点。还需检验端点x=1和x=3处的函数值,确定最值。分类讨论的必要性源于函数在不同区间的变化规律不同,盲目计算可能导致遗漏重要解。考生应养成数形结合的习惯,通过函数图像辅助判断,确保不遗漏任何可能的极值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