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2017年大作文写作难点突破与实用技巧分享
考研英语的大作文部分一直是考生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2017年的图表类作文,不仅考察了考生的语言能力,还考验了逻辑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很多同学在备考过程中发现,面对陌生的图表时往往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提炼要点。本文将从实际写作中常见的三大问题入手,结合2017年真题案例,为大家提供切实可行的写作策略,帮助大家突破难点,提升大作文分数。
问题一:如何准确解读图表信息并提炼核心要点?
很多考生在拿到图表后第一反应就是逐字逐句描述,导致文章内容空泛,缺乏亮点。其实,图表作文的核心在于“分析”而非“描述”。以2017年真题中的柱状图为例,图中展示了某城市居民在三个不同时间段对四种出行方式的偏好变化。正确解读的关键在于抓住几个关键数据点:比如哪种出行方式最受欢迎、哪些时间段变化最显著、不同出行方式之间的关联性等。考生需要通过对比分析,提炼出核心趋势,例如“电动车使用率显著上升”或“公共交通在早晚高峰期需求旺盛”等。要注意数据间的逻辑关系,比如“随着油价上涨,自行车出行比例下降”,这种因果关系能体现考生的分析能力。建议考生在备考时多练习看图技巧,可以尝试用三句话概括图表主旨,为下文写作奠定基础。
问题二:如何构建清晰的文章结构和逻辑?
一篇优秀的大作文应该像“总-分-总”的汉堡结构,但很多考生写作时容易头重脚轻或层次混乱。根据2017年真题的评分标准,文章需包含引言、主体段落和结论三部分。引言要简明扼要介绍图表内容,点明主题;主体段落则需分点展开,每个段落聚焦一个核心观点,最好用数据或实例支撑;结论部分则要呼应开头,给出合理建议或预测。以真题为例,考生可以第一段描述图表概况,第二段分析主要趋势(如电动车使用率上升的原因),第三段探讨可能的影响(如环保效益或交通压力),最后一段提出建议(如完善充电设施)。值得注意的是,每个段落之间要有过渡句,比如“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另一方面”“基于这些变化”等,使文章逻辑连贯。建议考生准备一些常用过渡句模板,考试时灵活套用。
问题三:如何使用多样句式和高级词汇提升语言质量?
语言表达是大作文得分的关键,但很多考生只会用简单句,词汇也局限于常见表达。2017年阅卷标准明确提到“词汇丰富度”和“句式多样性”是评分要点。以真题为例,描述数据变化时可以交替使用“show”“indicate”“rise”“decline”等动词;分析原因时可用“due to”“owing to”“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等短语;提出建议时可用“it is advisable to”“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等句型。句式方面,除了简单句,要灵活运用复合句,比如用定语从句“which has increased by 20%”或状语从句“when oil prices hit record highs”。特别要注意,避免重复使用“increased”“decreased”等词,可以用“witnessed a surge”“experienced a decline”等高级表达。建议考生平时积累图表作文常用词汇和句型,可以准备一个“亮点句型库”,考试时根据内容临场选用,既能避免语言单调,又能展现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