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原精讲

更新时间:2025-09-25 20:24:02
最佳答案

考研政治马原核心考点深度解析:常见误区与突破技巧

在考研政治的复习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作为核心科目,其理论体系的深度和广度常常让考生感到困惑。马原不仅涉及抽象的理论概念,还与历史、现实紧密相连,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灵活的运用能力。本栏目将针对马原中的常见问题,结合考研政治的考纲要求,进行系统性梳理和解答,帮助考生厘清模糊认识,掌握核心考点,提升应试能力。内容涵盖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多个模块,力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破解学习难点,助力考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问题一:如何理解唯物史观中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考研政治中的高频考点。这一原理强调的是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和根源,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理解:

  • 社会存在是物质性的,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地理环境等物质生活条件,这些构成了社会存在的总和。社会意识则包括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风俗习惯等。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例如,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都会有所不同。原始社会的人们以集体主义为荣,而资本主义社会则强调个人主义。这种差异正是由于社会存在的变化所导致的。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形式。社会意识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都根植于社会存在的土壤。例如,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归根结底是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自然现象无法科学解释的结果。
  • 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虽然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但它并非被动接受,而是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而落后的社会意识则会阻碍社会进步。例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正是因为它适应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能够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 在考研政治中,考生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和现实案例,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例如,在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思想观念变化时,要认识到这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生产关系不断调整等社会存在变化的必然结果。

    问题二:如何区分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和“利润”?

    剩余价值和利润是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考生容易混淆的两个知识点。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所在,而利润则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理解二者的区别,对于掌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核心特征至关重要。

  • 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它是资本家利润的来源,也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家通过支付低于工人劳动力价值工资,从而获得超出工资部分的差额。
  • 利润则是企业总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获得的全部收益扣除成本后的余额。利润可以分为剩余价值和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收益两部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企业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利润的来源主要是剩余价值。
  •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资本家追求利润,实际上就是追求剩余价值。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剩余价值往往被掩盖在利润的表象之下。例如,资本家会将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工资,或者通过提高商品价格等方式,将剩余价值分散到各个方面,从而掩盖其剥削实质。
  • 在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现象时,考生需要认识到,尽管形式上有所变化,但剩余价值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核心。例如,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平台企业通过控制数据资源和算法,同样能够实现对用户剩余价值的剥削。
  • 理解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区别,有助于考生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机制,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在考研政治中,考生需要结合具体的案例,例如分析跨国公司的利润来源、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值创造和分配问题,来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问题三:如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是指资本主义社会自身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之一。理解这一概念,需要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无产阶级的壮大以及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过程越来越社会化,要求生产资料由社会共同占有,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却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这种矛盾导致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使得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自身的局限性。
  • 无产阶级的壮大是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他们逐渐认识到自身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
  • 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是社会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从空想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 除了上述客观条件,人类文明发展的进步要求也是社会主义产生的重要推动力。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扬弃,是更加高级的社会形态。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向更加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迈进,而社会主义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 在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时,考生需要认识到,尽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自我调整,但其基本矛盾仍然存在。例如,金融危机的频发、贫富差距的扩大、环境污染的加剧等问题,都表明资本主义制度仍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因此,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有助于考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在考研政治中,考生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和现实案例,例如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来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A学网-考研资料综合分享网站 |网站地图|最新文章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2023005595号-20 站务邮箱:newmikke@163.com

    页面耗时0.0616秒, 内存占用362.08 KB, 访问数据库2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