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高频考点深度解析:常见疑问权威解答
2017年考研政治备考进入冲刺阶段,许多考生在练习题中遇到了一些反复出现但理解不透彻的问题。为了帮助大家攻克难点,本栏目精选了5道高频考点,结合最新考试趋势,提供详尽解析。这些问题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核心模块,解答不仅注重理论深度,更强调应试技巧,确保考生在有限时间内高效掌握关键知识点。通过以下内容,考生可以快速定位自己的薄弱环节,查漏补缺,为最终考试奠定坚实基础。
问题一:如何理解唯物史观中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它强调的是社会意识(如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上层建筑)的形成和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社会存在(即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它包括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等要素,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比如,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农民被迫耕种,这种经济基础就决定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必然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观念。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催生了自由、平等、竞争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社会存在的变化会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随着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进步,新的社会意识如科学精神、民主思想等也会应运而生。但社会意识并非完全被动,它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在备考中,考生要结合具体历史案例,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避免将这一原理简单化、机械化。
问题二:简述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方面的具体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构成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原则。实事求是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正是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总结中国革命的特殊经验,才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群众路线则要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也是我们党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独立自主则意味着把中国的事情办好,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要学习借鉴外国有益经验,但绝不照搬照抄。这三个方面紧密联系:实事求是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想基础,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把工作做好;群众路线是检验和发展实事求是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入群众可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实事求是的理论;独立自主为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提供了根本保证,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确保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正确执行。在复习时,考生应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分析这三者如何相互作用,避免割裂理解。
问题三:如何区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同阶段理论成果,它们既有继承关系,又各有侧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强调的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旨在通过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具体实践中,比如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以发展先进生产力,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发展先进文化,关注民生改善以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面向21世纪初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观则是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理论,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强调的是发展的理念和方法,要求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例如,通过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个代表”侧重于党的建设的时代课题,科学发展观侧重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其核心内容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突出强调“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它不仅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的全面布局,还特别突出了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在复习中,考生要把握各理论的侧重点和逻辑递进关系,避免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