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涛老师考研政治高频考点深度解析
在考研政治的备考过程中,徐涛老师的课程因其通俗易懂、逻辑清晰的特点,深受广大考生的喜爱。然而,许多考生在听课和学习过程中,仍会遇到一些疑惑和难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考研政治的核心考点,我们特别整理了徐涛老师经常被问到的几个问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这些问题涵盖了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等多个模块,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备考之路提供有力的支持。本文将结合考生的实际需求,以贴近生活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析这些高频考点,让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记忆和应用。
问题一:马原中如何理解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两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们在看待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部矛盾的运动推动的。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孤立静止的,事物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变化是由于外力的推动。
具体来说,辩证法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在相互作用中推动事物的发展。比如,我们在学习马原时,会经常提到“矛盾分析法”,这就是辩证法的一种具体应用。通过分析事物内部的矛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
而形而上学则忽视矛盾的普遍性,认为事物是静止不变的。这种思维方式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常见的,比如有些人认为成功就是一蹴而就的,只要努力就能立刻看到成果,而忽视了成功过程中必然存在的困难和挫折。实际上,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不断地克服困难,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因此,在考研政治的学习中,我们要学会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用形而上学的眼光看待事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原的核心思想,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问题二:毛中特中如何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这四个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战略体系。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总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这个目标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需要我们全面发展,全面提升。比如,在经济方面,我们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在政治方面,我们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文化方面,我们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方面,我们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在生态文明方面,我们要建设美丽中国。
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源泉,是实现总目标的根本途径。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释放发展活力。比如,在经济领域,我们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在政治领域,我们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文化领域,我们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在社会领域,我们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在生态文明领域,我们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绿色发展。
第三,全面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是实现总目标的法治保障。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比如,我们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是实现总目标的组织保障。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比如,我们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们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我们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我们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我们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我们要加强反腐败斗争,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反腐败斗争。
综上所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只有全面贯彻、协调推进,才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问题三:史纲中如何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运动,它不仅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五四运动之前,中国已经经历了多次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但都未能取得最终胜利。五四运动则不同,它不仅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口号,还付诸了实际行动。比如,五四运动期间,北京的学生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表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精神。五四运动还促使了各地工人阶级的响应,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反帝反封建浪潮,最终迫使北洋政府罢免了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社会的思想领域主要受到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影响,人们的思想比较保守。五四运动则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比如,五四运动期间,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创办了《新青年》等进步刊物,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对中国人民的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五四运动还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推动了白话文运动,使中国文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第三,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之前,中国已经经历了多次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但都未能取得最终胜利。五四运动则不同,它不仅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口号,还付诸了实际行动。比如,五四运动期间,北京的学生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表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精神。五四运动还促使了各地工人阶级的响应,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反帝反封建浪潮,最终迫使北洋政府罢免了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五四运动的精神,即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至今仍然激励着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在考研政治的学习中,我们要深刻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学习五四精神,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