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难点深度解析
2019年考研政治毛中特部分是考生复习的重中之重,涵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等重要内容。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整理了以下几个常见问题的解答。这些问题不仅反映了近年来的考试趋势,也体现了毛中特理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解析,考生可以更清晰地把握毛中特的核心要义,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问题一: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思想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
从经济方面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我们要从过去粗放式增长转向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新模式。例如,在创新方面,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科技自立自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绿色发展方面,要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在政治方面,这一思想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最大的优势。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这意味着我们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再次,在文化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在社会治理方面,这一思想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也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关键。我们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问题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如何相互联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党中央从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抓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总目标,是引领各项工作的龙头。这一目标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源泉,是推动各项工作的关键。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也是解决发展中问题的根本途径。全面深化改革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既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也要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格局。
再次,全面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是保障各项工作的基石。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让法治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是推动各项工作的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也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推进反腐败斗争,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重要保障。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制度保障,全面从严治党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只有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才能更好地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
问题三:如何理解新发展理念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在逻辑?
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根本遵循。这一理念涵盖了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科技创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例如,在科技创新方面,要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制度创新方面,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构建更加高效的创新体系。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推动区域、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协调发展。例如,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方面,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
再次,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例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绿色生活方式方面,要倡导绿色消费,推广绿色出行,建设美丽中国。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推动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例如,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要深化国际合作,推动互联互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自贸试验区建设方面,要扩大开放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开放新高地;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例如,在收入分配方面,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在公共服务方面,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在脱贫攻坚方面,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发展理念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