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角硬币是多少mm

老A 外汇行情 1

中国一角硬币的规格参数与设计特色

中国一角硬币作为法定货币的重要组成,其尺寸参数与防伪技术始终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该硬币采用铝合金材质铸造,整体呈现圆形设计,直径精确控制在19毫米,边缘采用阶梯式齿缘处理。作为第三套人民币流通硬币的代表,其重量达到4.25克,符合国际标准货币重量的计量规范。硬币正面图案为国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背面则印有牡丹花与数字"1"的立体浮雕,这种设计融合了防伪工艺与美学考量。

基础参数解析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流通硬币技术标准》,中国一角硬币的物理规格具有严格规定。硬币直径19毫米的尺寸经过多轮测试,既保证流通时的识别便利性,又符合国际硬币尺寸的通用范围。边缘齿缘采用0.8毫米宽度的阶梯式结构,这种设计在提升防伪性的同时,也增强了硬币的抗磨损性能。重量参数4.25克通过精密铸造工艺实现,误差范围控制在±0.05克以内,确保全国范围内流通的稳定性。

材质与工艺特征

硬币主体采用含铝量达99.9%的合金材料,表面经阳极氧化处理形成致密氧化膜,这种处理工艺使硬币具备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在铸造过程中,采用全封闭式压铸设备,确保金属液态精准填充模具,避免气孔等缺陷。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硬币边缘的齿缘采用激光雕刻技术,每毫米内齿数精确至6.5个,这种高精度加工使齿缘特征成为重要防伪标识。

防伪技术体系

一角硬币构建了多层次的防伪体系。在光学防伪方面,硬币正面的国徽图案采用凹版印刷技术,油墨厚度达12-15微米,触摸时能感受到明显的凸起纹理。金属纹路防伪线由0.1毫米宽度的金属细线构成,在特定角度下呈现彩虹色变化。安全线采用全息磁性开窗技术,内置微型全息图像与磁性物质,需通过专业仪器检测。数字"1"采用微缩文字工艺,放大400倍后可见"CHN"字样,这种隐形防伪设计增加了伪造难度。

流通使用规范

根据《人民币管理条例》,一角硬币在流通中需符合以下使用规范:1)保持表面清洁,避免化学腐蚀;2)流通环节禁止拆分硬币,单次交易硬币数量不得超过100枚;3)残损硬币需按中国人民银行兑换标准处理,兑换率不低于90%。金融机构对硬币清点采用专用设备,误差率控制在0.1%以内。建议公众在保存时使用专用硬币册,并置于干燥环境,避免氧化变色影响识别。

历史演变与设计迭代

自1980年首版一角硬币流通以来,设计团队历经三次技术升级。1990年版在保持直径不变的前提下,将重量从4.6克降至4.25克,减轻了流通成本。2000年版首次引入金属纹路防伪线,2016年版则升级为激光雕刻齿缘与全息安全线。设计理念上,牡丹花图案从写实风格转向抽象化处理,国徽的放射光束由12道增至16道,这些改进既提升了防伪能力,也增强了现代审美价值。当前流通的2019年版硬币,采用无色荧光油墨印刷,在紫外光下显现出隐藏的"1角"字样。

国际对比分析

横向对比主要国家流通硬币,中国一角硬币的19毫米直径处于中等偏小范围,小于欧元的18毫米但大于美分的19.05毫米。重量4.25克与美分(5.67克)存在显著差异,这种设计平衡了携带便利性与防伪需求。材质方面,中国采用铝合金,而日本1日元硬币使用镀镍钢,美国美分则含铜量达91.67%。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一角硬币的齿缘密度(6.5齿/毫米)高于国际标准(5-7齿/毫米),这种高精度加工提升了防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