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原习题

更新时间:2025-09-25 08:52:01
最佳答案

考研政治马原核心考点深度解析:常见疑问权威解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考研政治的重中之重,涉及内容广泛且理论性强。很多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难点,如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剩余价值理论的辨析等。本栏目精选了马原习题中的常见问题,由资深教师进行系统性解答,帮助考生厘清模糊概念,掌握核心考点。解答过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语言通俗易懂,适合不同基础的考生参考学习。

习题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如何理解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但二者并非简单的单向决定关系,而是存在辩证互动。社会存在是物质性的生产方式、阶级关系等总和,它从根本上规定了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内容。比如,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意识形态必然带有封建等级观念。但社会意识并非完全被动,它具有相对独立性。一方面,社会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意识能推动社会进步,落后的意识则可能阻碍发展;另一方面,社会意识的发展有其历史继承性,不同时代的思想文化会相互影响。考生需要把握的关键是:社会存在是基础,社会意识是反映,二者相互作用构成动态发展过程。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避免将二者割裂或绝对化,比如不能说经济决定一切而忽视文化的作用,也不能夸大意识的反作用。理解这一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规律。

问题二:试用剩余价值理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剥削新形式。

答案: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剥削的核心工具,当代资本主义虽发生深刻变化,但其剥削本质未变,只是表现形式更加复杂。经典剩余价值通过绝对剩余价值(延长工作日)和相对剩余价值(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剥削。当代资本主义通过技术进步(如自动化)提高剥削效率,但本质仍是让工人在价值创造中付出更多劳动。当代剥削呈现新特点:一是知识剥削,资本通过购买专利权等控制技术要素,获取超额利润;二是虚拟剥削,金融资本通过虚拟经济活动攫取剩余价值;三是平台剥削,互联网平台通过算法控制劳动者时间与报酬。这些形式看似非物质剥削,实则都是对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占有。考生需注意区分剥削与非剥削行为,如技术创新带来的普遍收益不应视为剥削。理解当代剥削新形式,关键在于把握资本追逐利润的本质不变,只是手段更隐蔽。这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关注劳动权益保护问题。

问题三:如何理解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在个人成长中的体现?

答案:“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启示。第一否定阶段是个人通过学习实践认识自我局限,产生变革需求。比如大学生在经历挫折后反思自身不足,决定调整发展方向。第二否定阶段是个人突破舒适区进行自我超越,可能伴随失败与调整。如职场新人通过多次试错积累经验,逐渐形成成熟工作方法。第三否定之否定阶段是个人实现更高层次回归,形成新平衡。比如经过职业转型后,在更适合自己的领域重新建立稳定发展状态。这一过程并非简单循环,而是螺旋上升:每次否定都包含前阶段积极因素,但更高层次否定会解决旧矛盾。考生需避免将否定理解为彻底抛弃,而应看作扬弃过程。个人成长中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既不固步自封,也不全盘否定过去。理解这一规律有助于培养辩证思维,在职业规划、人际关系等方面实现持续发展。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A学网-考研资料综合分享网站 |网站地图|最新文章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2023005595号-20 站务邮箱:newmikke@163.com

页面耗时0.0094秒, 内存占用310.38 KB, 访问数据库11次